文/宋涛
1972年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召开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境保护会议,并通过了《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宣言》。提出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口号,标志着人类采取共同的行动来保护环境,坚实的迈出了第一步,被称为环境保护史上的一座里程碑。此后每次会议都提出一个主题来让人们认识面临的环境问题,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因此,环保课题也摆在了我们家纺人的面前,在我国由于行业性质的原因:纺织是一个高能耗,污水排放量大,聚集着众多的落后产能和工艺。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尤其是欧美等发达国家陆续出台了纺织品的相关环保标准,对进口纺织品实施严格的检测。有些国家的相关标准甚至高于国际标准,来保障国家和人民的基本安全。这无疑给家纺企业提高了门槛,也逼迫我们改进技术、工艺与设备。
据日本经济新闻报道,日本政府以法律形式要求从事化学品相关的企业,就化学品产量、进口量及用途每年向政府报告一次,以加强对可能造成环境和健康危害的化学品进行严格管理。家纺产品是日本消费市场增长潜力较大的产品之一,日本的家纺业开始向环保型家纺转型,在材料选择和家纺设计方面,也充分的融入了环保理念。
环保首先要思想环保,要有强烈的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对环保的重视也意味着对家纺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决定了产品的外观、工艺、技术和生产,并影响了所生产产品的环保程度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环保意识应贯穿设计、生产的全过程。设计是全流程的设计。
设计从简开始
环保家纺从设计开始,设计从“简”开始。设计上的“简”不是单调,不是乏味,是删繁就简,以少胜多。是“精”,精致到不能再增添一丝一毫,更不是简陋。是设计到一定程度懂得停下来而不做无节制的复杂化。要有“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的境界。这不仅仅表现在图案设计方面,在工艺配方、生产过程中同样适用、同样有效。
但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的设计人员仍停留在图案设计这一单纯的理解上是不够的。大多没有建立起设计中的环保意识,也许我们从所学的专业侧重方面也没有加以重视,造成专业学生对环保问题没有足够的认识。加上就业后对生产流程不熟悉,不能掌控各个环节上形成环保的关键点和工序,也就谈不上解决家纺产品的环保问题也承担不了保护环境的责任。
生产流程设计从“简”开始
生产流程设计从“简”开始,家纺产品的生产流程也要“简”要优化。众所周知家纺行业的大多产品不仅生产流程长而且每个工序有众多的环节,是一个高耗能的产业。生产过程中所使用的水、电、汽的消耗是非常大的,由此产生的废水也是巨大的。据不完全统计,国内染色产生的废水排量每天约300-400万立方米,其中深色的废水在处理时是非常难处理的。因此,从前期的纱线阶段开始,设计人员就要充分考虑纱线的环保性能和自身的特点及美感,尤其要充分发挥材料的原始美感,结合自己企业的设备及生产特点,制定适合自己的环保生产流程。减少和合理运用颜色,并建立起符合自身品牌特点的色彩体系,尽量避免无休止的配色和过度用色。同时减少各工序中重叠、效率不高的环节,减少工作失误避免复染等既浪费又污染环境的事情发生。
生产工序中的“简”是优化、是高效、是制作艺术品的过程,而不是通过偷工减料和降低标准来生产垃圾。
产品包装从“简”开始
产品包装从“简”开始。家纺产品包装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环保问题,和家纺行业一样,与之相关的包装印刷也是一个污染大户。两者结合起来加剧了环境污染的程度,家纺产品包装中大量的使用了塑料片、袋、盒等塑料制品,这些塑料制品很难自然降解,使得消费者在购买了家纺产品后顺便购买了些垃圾。所以为了保护我们的环境我们应当减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量或者使用面积,避免过度包装。包装应为产品服务其价值不能高于产品自身。相比之下近几年的手机包装解决相对较好。较之以往手机产品自身做的越来越精致,越来越关注使用者的体验。而相反包装盒比以往普遍都简化,只是一个比手机稍微大一点的工业纸板盒子,整体显得精致简约。然而非常有趣的是有些专门生产手机电池的厂家的电池包装却明显财大气粗,一个小电池配一个大盒子,甚至是铁盒子。这两者产生了鲜明的对比。
我们应根据自身企业的销售渠道特点,少用对环境污染影响大的材料,避免过度包装,将污染减到最低。
我们的环保设计理念还是落后的,落后的生产工艺、技术还大量的存在,不计后果的加工生产所造成的环境污染依然非常严重。以牺牲环境与健康换取的价值不值得自豪,我们只是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而已。
消费者对纺织品织造及其对环境影响的了解是有限的,如果不加以引导人们不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因此消费者购买环保纺织品的意识不够强烈。仅有36%的消费者愿意为环保纺织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人们的思维没有“简”仍处在无序的认识当中。
为了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请“简”吧,从思想上开始。这样会让我们的环境更优美,身体更健康。
(本文作者系:淄博云涛纺织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